那达慕之歌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那达慕之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那达慕之歌》,本课选自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音乐上册三单元。
首先说一下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本课主要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那达慕之歌》2/4拍是一首充满了欢乐气氛的歌曲学唱课。表现了蒙古那达慕欢腾热烈的场面,通过歌曲学唱初步了解蒙古族的节日活动,初步熟悉蒙古族风情的民族音乐。
2、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2)用声势教学,为歌曲伴奏
3、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时吐字清楚,能唱出感情、唱出气势。
(2)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4教学重、难点:(1)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2)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二、说教法:
本课我综合使用创设情景及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三、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骑马、跳舞等活动来内蒙古草原的宽广、美丽。
2、自主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对歌曲的理解,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四、说流程:
1、组织教学:(1)师生互相有感情的问好。
(2)小小律动是让学生们坐直、坐正坐好上课,我觉得比较新颖,孩子们也比较喜欢。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及有关内蒙
古草原文化及“那达慕”的图片,以及我穿着蒙古族的服装授课。
设计意图: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去蒙古族的风情,让学生
感觉自己进入了大草原。
(2)通过看图片让学生交流有关那达慕的信息,教师总结全面给学生讲解有关那达慕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究,了解“那达慕”。
3、初步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让学生做骑马动作,奔向那达慕。
设计意图:让学生生动形象的进入“那达慕之歌”。
(2)再听歌曲,让学生传递哈达,传递他们的祝福
设计意图:再次熟悉歌曲,通过传哈达、传递学生之间的感情及祝福。
(3)教师范唱,让学生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4)让学生轻声哼唱一遍,感知旋律。
(5)分句唱乐谱,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掌握。
(6)按节奏读歌词。
(7)听旋律让学生加入歌词。
(8)完整演唱歌曲。
4、(1)用拍手,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
(2)用跺脚,模仿打鼓声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声势引导,学生很容易接受。
5、为歌曲结束句设计力度
(1)由p-f表示气氛越来越热烈。
(2)由f-p表示换了的人群渐渐散去。
(3)f-p-f表示回声的效果。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后汇报表演,让学生亲自实践自己设计的结果,加深体验。
6、伴音乐跳起筷子舞
设计意图:筷子舞本身就是蒙古族的舞蹈,让学生既学会了唱歌,同时也学会了筷子舞,让学生在欢乐优美的舞蹈中体会“那达慕”的热烈和欢腾。
7、让学生在花朵上写上一句祝福草原的话语,之后贴在草
原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要爱我的家乡,热爱保护我们的草原。
听音乐走出教室
8、结束本课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表现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的场面。歌曲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一旋律连续反复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的节日——那达慕。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让学生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四、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歌教学、歌表演、小结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听到音乐的时候,联想一下,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音乐)
生:聆听音乐。
师:睁开眼睛,谁来告诉大家,刚才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热闹、欢快、热烈等等。
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音乐想像力,这段音乐确实表现了热烈欢腾的场面,这个场面是什么呢?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
师:“那达慕”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
生回答。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播放课件)
生:欣赏录像。
师:谁来说一说“那达慕”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补充总结:通过看录像,我们知道了“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通过看录像,我们还知道了,“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大会?
生:蒙古族。
师:对,蒙古族一个盛大的集会,而且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著名的比赛项目是什么?
生:摔跤、射箭、赛马。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 ……此处隐藏5330个字……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说教学目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能够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体验力度变化在歌曲中的作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力度的变化设计歌曲的结束句,并能创造性的为歌曲进行再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与表现,让学生了解那达慕,感受那达慕,享受民族节日的欢快与热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一开始,我便用本课的目标歌曲《那达慕之歌》的伴奏音乐开场,和着音乐为同学们奉上欢乐、豪放的筷子舞,让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记住自己喜欢的动作,然后把记住的动作一一展示并当小老师教给同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模仿力与表现力,同时又让他们在舞蹈的同时体验到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紧接着,我便问学生,知道筷子舞是哪个民族的吗?引入蒙古族,师生一起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那达慕大会。考虑到那达慕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陌生,语言的.讲解根本不能让学生产生想象,于是我用课件呈示了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倾听,了解那达慕大会的盛况,这时老师适时地讲解什么是那达慕,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了那达慕的欢乐,从而为这节课要学习的歌曲《那达慕之歌》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里,我还是延续了初听-复听-再听-演唱的步骤来进行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让学生在初步聆听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到歌曲的欢快与热烈。然后师生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上的变化,紧凑—舒展---紧凑。在再听一环节中,让学生们来当草原小骑士,听着欢快的音乐,按照歌曲节奏的变化,做着骑马的动作,挥动的鞭子一起去体验赛马的乐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接下来就是唱歌了。首先让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用稍慢的速度小声哼唱,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多次接触歌曲了,所以基本能唱下来,第二次演唱时就要求放开声音演唱,强调不要喊唱,老师要认真倾听,发现歌曲中附点处唱得不是很准确。这时,我让同学观看歌谱中粉色的部分(也就是歌中的附点部分),找出与歌中其他节奏的不同之处。学生们会发现谱中有附点,我用对比的方法,分别用不带附点和带有附点的节奏来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到附点的跳跃性,并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附点节奏处,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节奏给演唱出来的歌曲是不一样的,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
歌曲中分别唱到了马头琴和好来宝,学生会感到很陌生,我在课件里呈现出马头琴和好来宝的图片,并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认识它们即可。
(三)歌曲的表现与创造
通过反复的聆听与演唱,学生已经能完整地演唱歌曲了,我便鼓励他们,相信大家一定能充满激情地来演唱歌曲,学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老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时,我又营造气氛,听了同学们的精彩演唱后,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唱,激起学生情感上共鸣。于是,我便用夸张的力度对比演唱了歌曲,让学生找出演唱好一首歌曲的秘密,让学生知道,要唱好一首歌,不仅声音要美,力度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通过手势的提示,指导学生运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接下来的一环节,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力度的变化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一种小组认为最好的表现方式。各小组来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并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案来演唱,感受不同的力度带来的不同感受。然后我总结,每种力度的设计都有它的美妙所在,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则将音乐引入尾声。接着师生们再一次通过力度的变化完整地表现歌曲。
这时课堂教学基本进入高潮阶段,我赞美同学们的演唱和那达慕大会一样精彩,让学生们一起为自己加油、呐喊,于是引出为歌曲的最高潮部分加入加油的伴奏声音。由于那达慕是男人们的狂欢节,因此我设计第一段男子汉们赛场上表现,女同胞们来加油,第二段是舞台上表演,则是女孩子表现,男子汉们助威。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同学们都知道那达慕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在本课的最后一环节里,我让男子汉们都变成赛场小骑士,做着扬鞭骑马的动作,女同学变成草原小姐妹,跳着欢乐的筷子舞,我做拉拉队,师生一起那达慕。
最后,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些,这节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通过筷子舞这一蒙古族特有的舞蹈融入到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目的一是课堂上直接有了音乐的气氛,一直要围绕着音乐进行教学,二是让学生在舞蹈的同时初步感知本课要学习的歌曲,三是通过筷子舞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又将学生们从快乐的舞蹈中直接带到歌曲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在了解那达慕一环节中,我用课件呈现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感知那达慕的热烈与欢快,在欣赏与感受的同时体现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里,我还是延续了初听-复听-再听-演唱的步骤来进行的。 “听”贯穿于整个过程。反复让学生聆听,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感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尤其是在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的力度时,通过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渐强或渐弱的力度变化,在活动中,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知道要唱好一首歌不仅要有美的声音,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更是缺一不可。
由于这首歌曲是一首描写比赛场景的歌曲,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为歌曲加入啦啦队的伴奏,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而且感受到了比赛的刺激。由于那达慕是男人们的狂欢节,因此我设计第一段男子汉们赛场上表现,女同胞们来加油,第二段是舞台上表演,则是女孩子表现,男子汉们助威。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同学们都知道那达慕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在本课的最后一环节里,我让男子汉们都变成赛场小骑士,做着扬鞭骑马的动作,女同学变成草原小姐妹,跳着欢乐的筷子舞,我做拉拉队,师生一起那达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们在乐在学,在学中乐。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
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而本节中我有时只照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在歌曲处理方面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多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