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说课稿

时间:2024-07-11 21:46:32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遗传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第一节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第五节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这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同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学理论,并能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

4、认识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的关系。

5、让学生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策略

第一节1、由两句俗语引出遗传变异现象及概念。

2、学生谈谈自已和父母在外貌、行为方式和生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结合书P25图片,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

3、请同学举例: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4、强化对相对性状的理解,“两同”“一不同”。

5、思考:有没有绝对不会遗传怕变异呢?请同学举例并归纳总结:如果受环境影响而没有改变的性状是不会遗传下去的。

6、性状是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由什么决定的?引出基因控制性状。

7、学生看书P26转基因超级鼠,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显微注射器、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输卵管等知识点。

8、完成P27讨论1、2、3,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9、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强调要注意其安全性。

第二节1、由孩子像父母引出思考:父母依靠什么途径把这些性状传递给孩子的?

2、学生看P29图找规律:教师提示从数量、染色体组合情况、着色后颜色的位置等方面着手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4、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3对,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是否是23对呢?

5、学生自学“比耐登”的发现,老师引导总结规律。

6、学生完成P31填空

7、思考:为什么一对夫妇所生的几个孩子长相会不同?为什么通过DNA检测能做亲子鉴定?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理解。

8、练习并小结。

第三节 1、如果一个父亲是双眼皮,控制的基因是AA,母亲是单眼皮aa,那么孩子的基因应该是Aa,他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

1、学生看书了解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孟德尔,当看到第一代全是高茎时你会怎么思考?矮茎到哪儿去了呢?是吸收了,还是暂时没表现出来?你会不会继续种下去呢?

3、孟德尔是不是只研究了一种性状?为什么研究多种性状?

4、介绍孟德尔总结的遗传学规律,回到课前引入时的单、双眼皮的问题,学生分析

5、老师讲解遗传学图解的画法

6、用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第四节 1、学生观察比较男、女染色体排序图,找出不同之处

2、老师介绍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3、思考:两幅图,哪个是男性的染色体图,哪个是女性的染色体图?图中哪个是X染色体哪个是Y染色体?

4、思考: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5、学生根据遗传学图解:分析并体会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6、进一步介绍:性染色体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基因,也是一小段NDA决定性别。

7、结合练习进一点了解有关性别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第五节 1、展示图片,同种生物的千差万别,引出变异的现象

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画出折线图:大家折线图中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总结: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举例让学生分析

5、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6、分析书上三种育种实例的原理

7、练习;阅读资料: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2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在这里我主要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 ……此处隐藏22422个字……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13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说教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说出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然后教师引导: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

●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

●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设计意图

分析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

(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

●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

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什么?

实际: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

结论1:“转化因子”—DNA,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

引导提问: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

读图、分析:(挂图)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4、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安排学生课后要完成教材P46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实验材料的探究: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3、噬菌体的侵染实验:

4、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5、小结: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