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高中的作文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的作文 篇1
人这一生,不可能总是在人群里耗着,总要历经一些孤独。不孤独,就不成器。
起初我总认为,孤独就像“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那般凄凉,没有一个可以倾诉,可以依赖的地方,是多么被悲惨!我总想着去逃避孤独,我也无法忍受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感觉。每次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总会想入非非,眼前的一片全被漆成了黑色,犹如被时间封存了。一个人的寂静让我感觉到万分恐惧,以至于想哭都哭不出来。
或许这样的感受是在还未懂得什么事理时产生的吧。然而回到当下,我却常常拥有独自一人的机会。
儿时,特别依赖父母,不能让他们离开自己半步,以至于连第一次上幼儿园都不得不退学。那时,已经把父母的陪伴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却从未晓得最初是独自一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长大了一点,也不知怎的,父母已经不能拿来解决什么问题了,我已经交了更多的伙伴,他们更值得我去依赖,去谈心。和他们在一起,从来没有管束,没有跨时代的隔阂,似乎很谈得来。可以说,父母一走,我就自由了。那时候,反倒独自一人,会更加自如。
再大些,有时候连和朋友甚至挚友在一起时都会有些不自然,只要在熟人面前,我都会有所收敛。我更乐意一个人独处,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个人支配时间,甚至一个人面对困难,一个人选择。独自一人的歌声总比一个人在人群中的歌声更动听。
也许,无朋无友是孤单吧,和孤独大有不同。孤独,不是“无枝可依”的寂寥,是一个人已经拥有了自我的思想,不需要拿别人当效仿的对象;是一个人,也可以远行,独自发掘更美的风景。学会了,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依旧能毅然决然地走下去,有勇气去承担所有风险。或许,已经学会独立,而非在一个人时恐惧。
就好比阅读。只容得下一人与书交谈,才走心。看得入神了,便觉别无其他依恋。那时,是一个人,却不会因孤单害怕,反倒,乐在其中。去在书中发现自我,遇见自我,逐渐勾出一个成熟的我。
不必逃避孤独,人总会孤独,就连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默然,独自一人。
高中的作文 篇2
百善孝为先!
孝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又涌现出了多少因为孝而感人至深的故事!假想一下,如果自己的父母得了病,生活不能自理,身为子女的你,不能去照顾他们,那他们该是多么失望。假如你很积极地行动起来,那父母该是多么欢喜、激动!你也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的味道!今天,我阅览了一份资料,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安徽女孩黄凤从6岁开始独自撑起一个家,八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一次意外摔伤,爸爸瘫痪了,妈妈离开了她,她便八年如一日地照顾爸爸、奶奶。此后的每天,黄凤都耐心护理爸爸,时不时还带着爸爸去求医。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爸爸好起来,以后读护理专业,为的是更好地护理爸爸,报答帮助自己的人。
资料中的黄凤为什么这样懂事、孝顺呢?为什么她超出了同龄人应该承受的责任呢?正是因为“穷苦的孩子早当家”!
下面我还要介绍一下我们云梦“二十四孝子”之一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
很久以前,七岁儿童黄香就懂得了要孝顺长辈。一次,母亲不幸逝世了,而父亲又在这时病重了。黄香为了让父亲生活得好一些,夏天的时候,他给床搭上蚊帐,用扇子扇凉枕头,赶走吸血的蚊虫;冬天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身体先把床、被子弄暖和。就这样,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渐渐地,后人赞颂黄香为“天下无双,华夏黄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上面两则故事都是关于“孝”的,而我们也一样,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孝的美德播种在我们青少年的心田!
百善孝为先!
高中的作文 篇3
再一次走进岳麓书院,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参天的古木,密密麻麻的叶子遮住了七月的骄阳。数百年来,不管外面如何变化,它们都将自己的绿意与阴凉送给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正堂内是历代名人留下的字迹,展示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游客们发出一阵阵唏嘘与慨叹,而我的心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悲哀与沉重。这种悲哀与沉重是母亲传染给我的。
去年暑假,母亲也曾带我游览过这千年学府。当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堂内的碑刻时,她的眼里满是泪水。她的曾祖也曾在这里求学,但母亲的曾祖带给家族的不是荣耀与福祉,而是近半个世纪的苦难与耻辱。
母亲的曾祖天资聪颖,幸运地考到了岳麓书院。在当时,这是一个家族多大的荣耀啊!他每年的学费是整整一船谷子,用好几天时间从资江辗转运到湘江。那是一个有二十几口人的大家族每年辛苦劳作后所有的积余。那船承载着家人对他的期望。他终于在长沙衙门内谋到了一份文书的差事。
当他带着衣锦还乡的喜悦回家娶完亲再回到衙门时,别人已经取代了他。灰头土脸的他只好回到家乡办起了私塾,然而私塾也办得不顺利,他把内心的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常常责打学生,后来私塾竟也办不下去了。周围人的嘲讽、父母亲人的失望与责怪,一切像冰雹一样向他砸过来。族人恼怒他一事无成,先前令家人骄傲的高等学府的学子,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当乡邻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他给家人留下了冰冷的尸体,给不到两岁的儿子——我母亲的祖父,一个破败的家。
母亲曾祖的自杀,破灭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希望。当他们在茶余饭后反反复复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已离岳麓书院越来越远。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世道的艰难,更因为读书的惨败,使得他们血本无归。于是,他们把过错归结于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当历史的车轮向前,当读书成为每一个人生命的必需品,母亲曾祖的后代们才有机会来反思这个家族的历史,反思这个家族的苦难与失败。去年暑假,母亲曾这样对我感慨:“孩子,读书人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我们的祖先就是缺少这样的胸怀和抱负啊!”
望着眼前的书院,我依稀还可以听到千百年前的读书声。但岳麓书院是无法记住也是不愿记住这样一个懦弱而又失败的学子的。然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样沉重的记忆是无法抹去的。我长长叹息一声,今天我们读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幸运,也少有人背负着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沉重包袱,我们明白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探寻真理,为人类谋福祉,我们明白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胸怀天下的。但是,且不说一百来年前的中国,在经济飞速腾飞的今天,又有几个家庭能有这样的心态来送孩子上学?我们今日的读书人又有几个拥有这样的心态?
我徜徉在岳麓书院那些苍翠了百年的老树下,它们在告诉我,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命萌庇别人时,我们也给了自己生命的活力。埋葬在母亲老家的祖先,躺在地下的他,是否明白,如果他胸怀能广阔些,他的世界就大了很多。
在岳麓书院的古树下,我再次凝望名人的墨迹。历史记住的永远是强者,而强者总是胸怀天下的。